我的投資之道

我在朋友之間算是投資做得很不錯的,經常有人問我投資,我也很愛聊這類話題,今天就來寫一篇關於投資的


投資就是資產配置

對我來說,投資就是資產配置,多少資產放在現金,多少資產放在某某公司,多少資產放在房產,這個配置資產的過程就是投資。投資不是買賣股票賺取差價,買低賣高賺錢,那算是交易並不是投資

常常有人跟我說,你股票還沒賣不算是賺了,不是真的錢,我覺得這種「入袋為安」或是「賺了就跑」的說法非常奇怪,賣股票就是把持有的公司換成現金,這是不過就是把一種資產換成另一種資產,好好的公司股票為什麼要換成現金?就價值增長率而言,現金明顯是一種很差的資產

股票並不是某種價格會天天漲跌的神奇物品,股票是一家企業的一部分所有權,你買了一股 Apple 代表你擁有 Apple 這家公司的一部分,這家公司之後賺來的所有現金有一部分要分給你。這種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,就是資產


現金也是一種資產

現金沒有什麼特別之處,它也只是一種資產,現金可以看成是一種無差異商品 (像大豆、大米、原油),它的功能是繳稅,它的特性是流動性極高,可以立刻交換成任何資產,所以它使用起來很方便。但是現金這種資產相對其他資產來說,價值的是不斷隨時間下降的 (因為 GDP 增長),就期望值而言你每持有一天現金,對你的資產增長率來說都是不利的

所以我儘可能不想持有現金,除了一部分做為立即消費和急用之外,只有我要用錢的時候才會變現,我不像有很多人會留一半現金等崩盤,或是自己判斷經濟週期調整現金量。我任何時候幾乎都是全倉,因為就期望值而言,任何時候現金的價值都在下降,而且你沒辦法猜測經濟週期,就連諾貝爾獎經濟學家都沒法猜,為什麼你就可以猜得到。猜來猜去,動來動去也猜不中,不如買好滿手好牌之後就不要動了

不停把自己手中的資產換成現金「證明」自己賺到錢,是不合邏輯的。抱著一堆現金,買進股票,然後跌了就止損,漲了就止盈,不斷把資產來回換成現金,不但沒有效率,也不合邏輯


我的方法

我的投資方法很簡單,我只買進真正看得懂的資產,研究好的企業,研究好的房產,然後找好時機把優質資產加到自己的資產組合裡

我很長時間以來只投資六間公司 (Facebook、Apple、Google、Baba、Tecent、Amazon),我自己在網路產業所以看得懂這幾家公司的業務,同時我也是幾家公司產品的重度用戶,另外我也常常遇到這些公司的員工和前員工,從各方面可以了解很多事,我也主動去閱讀、學習、研究這個產業的知識,這正好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,所以正好能一石二鳥

除了對這些公司的定性了解,我也一直研究財報等等公司的定量資訊,定性的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的市場優勢,定量的資訊可以大概估算公司目前的價格夠不夠便宜,可以決定要不要加買,另外財報也會公布公司的各種運營數字 (像是用戶數),這些也是分析公司市場優勢的重要資訊

公司的價值並不是固定的,每次財報,每次公司的業務增長,每次新產品推出,公司的內在價值都一直在提升,有時候公司的股價一直在漲,但是其實公司反而越變越便宜,那是因為股價沒跟上公司的內在價值的增長

買股票一定要真心認同這家公司,當作自己要買下整家公司一樣認真的去研究,認同它的產品,認同它的管理層,認同它的方向,如果不了解或是不認同,就不應該買


房產

出租的房產我只買家裡附近的,我在附近看過幾百間房子、對附近市場需求和人口發展的變化比較了解,有些人會選擇買外州的房子,但我還是堅守自己的能力圈

我買房子跟買股票一樣,一定要真心喜歡這個房子,覺得自己也喜歡住在裡面才買,這樣之後才可以為房客提供好的住房服務


分散風險

也有人會問我說你這樣沒有分散風險啊,都投同類股票,然後出租房又在灣區租給高科技員工。我覺得分散風險這件事被過度放大了,這六家大公司同時死掉的機率非常的低,低到你不如去擔心生活中其他的事,例如說家裡會不會突然失火,然後同時你從高速公路趕回家的路上輪胎又同時爆胎,說真的就連一家 Google 倒掉的機率可能都比任何人家裡失火低多了,真的沒必要為了分散風險買進幾十家自己看不懂的公司,那樣虧錢的機率更高,風險更大

我看有很多誇張的分散風險策略,全球市場都要投一點,然後各種產業都要有,然後國債也要有股票也要有,真的有必要為機率這麼低的事情做到這麼絕嗎?你會因為怕家裡失火然後買三間破房子輪流住在裡面嗎?


交易

除了投資之外我也會做一點交易,我的運氣很不錯,每年都會從交易賺得一些錢,交易就是賣高買低賺取價差,我的交易主要是做股票期權,但這並不是我資產增長的主要方式,只能說是小賭怡性,心態上我沒有很喜歡交易這件事,因為你賺的是輸家的錢,你每次開心的贏錢代表有一個倒楣的人輸錢給你,你開心的跟老婆說今天贏錢的時候,就有一個輸家被他老婆罵他輸錢

跟交易不一樣,做投資你是為公司提供資金,做為公司的股東一起貢獻商品服務,例如你如果有一股 Apple 的股票,每賣出的一台 iPhone 有一小小小部分是你的,你可以指著一台朋友的 iPhone 說這個我也有貢獻,iPhone 賣得好,所以最近我也賺了錢,這是多酷的一件事啊。可以說交易是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 (扣完手續費更是負和遊戲),投資是投資者贏、公司贏、消費者贏的三贏遊戲



推薦書單

最近很有空,我(重)讀了好幾本投資的書,從技術分析類的到價值投資類的都有,下面是我推薦的幾本好書


《投資至簡:從原點出發構建價值投資體系》
《文明、現代化、價值投資與中國》
《巴菲特之道》
《巴菲特的護城河》
《巴菲特致股東的信》
《窮查理寶典:查理·芒格智慧箴言錄》


前兩本是最近新讀的,非常非常推薦。後面關於巴菲特和查理芒格這幾本書我重讀了很多遍,最近又都讀一遍還是覺得很棒,我是一個巴菲特的腦殘粉,只要書名裡有寫巴菲特的書我幾乎每本都會買來看

上面這幾本書都是價值投資的書,我最近也讀了好幾本講交易的書,大部分都不喜歡,但裡面也有講的比較中肯有道理的,我推薦下面兩本


《以交易為生》
《以交易為生II》


我看書都是用 amazon.cn 或是最近都用微信讀書看的 (我都看簡體),上面幾本書不一定有繁體中文的,只看繁體的朋友,可能要找一下


附圖:推薦這兩本最近讀了很喜歡的書


https://weread.qq.com/web/reader/c0632ff071db38e8c06c716

https://weread.qq.com/web/reader/6f5323f071bd7f7b6f521e8






留言

Unknown寫道…
謝謝您的分享,十分簡單明瞭,但關於分散風險,恕我無法苟同。
全市場投資的精神在於涵括接近整個市場的企業股份,當中也許有破房子,但是仍舊有許多潛在的寶物。
洞悉市場者的主動式選股固然有可能跑贏市場,但如此的選擇仍然存有非系統性風險,選擇熟悉、類型相近的公司更增加了單一產業波動的風險(當然也有可能換得相應報酬),指數型投資與股債平衡或許某些時段是犧牲一些潛在獲利,但大幅地穩定了資產配置的起伏性,並沒有您所說的如此不堪。
https://www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category/80401/post/202001020028/巴菲特25年來推薦了14次的投資法:指數化投資
簡單來說,當承認這兩點
1. 無法跑贏市場
2. 不可能錢永遠留在市場
指數型投資與股債平衡就是最合理的資產配置。
pinky寫道…
我覺得如果看不懂任何一家公司買指數型基金也不錯,至少有跟上 GDP 增長

債我沒買過也不懂所以不評論,如果是我的話會只留生活用的現金,其他全買低手續買的指數基金像 VOO 或 VTI

> 但關於分散風險,恕我無法苟同

我只是想說,如果你看得懂公司能投資,沒必要為了分散而分散,幾家公司一起死的機率已經非常低了,不必做到這麼絕對,生活中還有其他危機值得付出更多注意力
Unknown寫道…
謝謝您的回應,確實如果能夠洞悉一間公司的狀況,投資一家就夠了。
至於您說分散風險,如果是以指數型投資的概念來看的話,VTI 、VT 這類型的 ETF 就是幫投資人,完全不費心力地做到最大程度的分散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下一站: Facebook

斷食期間吃黑巧克力會怎樣

可持續的健身之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