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的本質

以前一直看不懂用資本賺錢這件事,覺得有些人憑什麼可以不事生產、不勞而獲,似乎社會上分成兩種人,一種人付出勞動,生產商品服務,另一種人就是白白享用前者的產出

一直到後來才慢慢了解了什麼是投資。事實上,資本本身就有自己的生產力,那些擁有資本的人,並不是不事生產,他們或許可以不勞動,但是他們的確是有生產力的

以前經濟學學過,生產要素是土地、資本、勞動和企業

隨著人工智能和各種自動化技術的進步,在未來的生產要素裡,勞動力的參與可能會漸漸被弱化,隨著各種商品和服務的虛擬化,或許連土地也不會是生產力的稀缺資源。有可能未來只需要資本和企業就可以生產出商品和服務,我相信世界正在朝這個方向前進

例如市值5000億的Facebook,只有2萬名員工,相對來說它需要的勞動力是極低的 (一名員工分得的市值是2500萬美金)。它的服務實際上全都是由數據中心裡面的服務器所提供,而一個巨大的數據中心裡面大概只有20個員工,數據中心雖然佔地廣闊,但是都是處在土地成本極低的荒涼之地,即使Facebook現在把所有員工都裁掉,只要數據中心有供電,網路等基礎設施還在運作,它的自動化服務也可以一直跑下去 (只是沒有員工,就不會再有持續的創新)。未來像這樣的企業可能會越來越多,需要極少的勞動力,只需要資本就能運作的企業。我舉這個極端的例子,只是想解釋,資本本身就是有生產力的東西

另外資本也不單單就指買來的設備和硬體,事實上員工的薪水,電費等消秏性的支出,也都需要資本,一家企業要運轉就是需要資本,資本是企業的血液

投資的本質,就是擁有資本的人,運用他們手中的資本,去產出商品和服務

工作的本質,就是擁有勞動力的人,運用他們手中的勞動力,去產出商品和服務

想一想這兩者並沒有什麼差別,兩者都有生產力,只是工作的人用他們的勞動生產,投資的人用他們的資本生產,兩者使用的資源不同。我們不該把資本收入當成不義之財,而要把它視為一個正正當當的生產行為,就像工作用雙手賺錢一樣正當

了解了投資的本質之後,我就不會想做一些短線的投機活動,例如當日沖銷等行為,因為它跟投資的本質是互相抵觸的,你的資本早上才給了企業,當天又拿了回來,這樣怎麼會有生產力呢?那些短線的行為都不是投資,而是投機,是一種零和遊戲,你賺的錢並不是因為企業拿你的資本去生產商品或服務,你賺的錢只是另一個投機客賭輸給你的。另外買比特幣也不算是投資,因為比特幣本身並不會產生任何商品或是服務,並不會滿足任何人的需求,只能算是投機

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參與了工作和投資這兩種活動,一方面我們去工作提供自己的勞動力,一方面很多人也把自己賺來的資本拿去投資。但這兩類收入:勞動收入和資本收入,有一個很大的不同,那就是投資的收入是指數增加的:資本賺錢之後,又會產生更多的資本,如果你再把這些生產出的資本拿去投資,它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,數學上,這是指數函數的成長,就是兩倍變四倍,四倍變八倍式的成長

工作和投資收入還有一種很大的不同,就是資本是可以轉移給別人的。一般而言你的勞動技術會隨時間變強,所以你的勞動收入也會隨時間越來越多,但是最後你不能把你的勞動技術送給你的小孩,讓你的小孩一出生後就像你一樣變成熟練的工人。但是資本不一樣,你可以把你的資本送給你的小孩,只要他跟你一樣好好投資,他可以賺得跟你投資的時候一樣多。有人或許會認為這種資本遺傳是不公義的,不過你想一想有人遺傳得到好的長相、聰明才智、身高體型,那麼為什麼遺傳得到資本就變得不公義了,每個人的出身本來就是不公平的。只能說我們大部分的人生成就其實都不是靠自己決定的,很多人覺得他得到的一切都是靠他自己,這是一種錯覺,例如要是我是在平壤出生,而不是台北,我現在就不會在這裡寫這篇文章了

資本收入的這兩個特性:指數增長和可轉移。最終的自然結果就是會導致社會貧富不均,因為富人的雪球比你大,他再滾就會比你的雪球滾更大,因為是指數增長所以兩者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。再者,有錢人死的時候會把他的大雪球給他的小孩,到時候他小孩的雪球還是比你小孩的雪球大,繼續滾下去差距又會再度拉大。

遺產稅是一個解決財富過度集中的辦法,至少富人死後傳給小孩的雪球相對來說會小號一點 (提外話,最近美國的減稅提案,包含了完全廢除遺產稅)。另一個方法是收資本稅,也就是直接對持有的資本收稅,例如你可以每年對有10億以上的富豪收取1%的資本稅,這樣淨資產100億的富豪每年會繳1億的資本稅,這是最直接的劫富濟貧。這件事的困難在於富人可以輕易的在國際之間轉移資產,你很難有效的清算他們的資產。另外就算可以執行,這樣的收稅也可能對經濟帶來衝擊,投資的反面就是消費,如果收取很重的資本稅,那麼富人寧可把錢花掉,也不寧資產被政府拿走,他可以拿去買私人飛機、遊艇、藍寶堅尼、鑽石、開Party夜夜笙歌。我們是希望社會上最富有的人拿錢去投資成立Tesla、Google、Facebook、Amazon這些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偉大企業,還是希望富人花錢去給他們自己享樂?(關於資本稅,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《二十一世紀資本論》,很厚的一本書)

貧富不均在未來會是更嚴重的問題,之前提到勞動力在生產要素裡面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,資本相對來說更重要,這樣的趨勢會讓用資本收入賺錢的富人更加有錢,資本也會一直集中化。想想看在未來,一家無人車載客服務公司,可能只需要少量的軟體工程師和財務、市場、運營人員,就可以取代全世界所有大城市數以萬計的計程車司機,這家公司需要大量的資本但只要極少量的勞動力,它產生的大部分收入都會是資本收入

在馬克斯的《資本論》裡,資本家被定義成佔有生產資源,靠剝削勞動榨取剩餘價值為生的人。姑且不論「佔有」「剝削」「榨取」是多麼主觀負面的詞,如果未來的無人服務,例如一家無人商店服務,真的一個人也沒有,所有的事都是機器人做的,那麼又有誰的勞動力被剝削了,那什麼又是剩餘價值呢?所有的價值都是資本帶來的價值

工業革命的時候,人們認為機器會完全取代人類,但是人類勞動力轉移陣地,去做了一些機器無法取代的事,而且創造了新的需求。工業革命取代了人類的重複簡單動作,AI 能取代人的層面又更廣,原本非常複雜只有人類能勝任的事像開車、下棋,現在機器能做了,未來勞動力的價值必定會發生變化,勞動收入和資本收入兩者的分配也必定發生變化

其實我覺得人們現在對 AI 的預期太過樂觀,對 AI 的想像太過浪漫,把 AI 當成神一樣,甚至覺得 AI 會有意識,在我們對意識了解不多的情形下,相信一塊由矽和銅製成的電路會有意識,實在是很荒謬的幻想。我猜測在我們這幾代人之內,AI 是可以取代某些複雜的人類行為,但是還是沒辦法取代人類的商業創新 (尋找、並滿足新的需求) 和科技突破 (科學發現和新技術的開發)。如果有一天 AI 能取代人類的商業創新和科技突破的時候,人類就可以完完全全不需要勞動了,到那一天,人類社會現今以自由市場為主的經濟結構,就會徹底的發生變化 (可能得要實行共產主義,社會才能運作)。但我猜測那一天要非常久,我猜現在所有的人都無法活著看到那一天

回到現實。在這個時代,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要認真去思考怎麼去提升自己的資本收入,要像對待勞動收入一樣認真對待它,就像你不會讓你的勞動力閒置一樣,不要讓你的資本閒置。因為資本收入隨著科技進步會越變越重要


留言

匿名表示…
您好我是過客... 像您這類高材生講的話很難不引起別人反思,只是很久不見您在網路上公開發表意見了。
不過我是覺得,財務的基本觀念應列入基礎教育裡,教育每一個人管理好自己的資產對整個社會都有好處...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斷食期間吃黑巧克力會怎樣

下一站: Facebook

可持續的健身之道